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请点击更新高版本浏览器

以后再说X


知识分享

知识分享

资产代币化RWA与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分野与衔接

作者:荣丰律师 发布时间:2025-10-18 11:10:08点击:72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深入发展,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作为一种新兴的资产数字化范式,常被与传统的资产证券化相比较。本文旨在从法律视角出发,系统剖析二者在底层法律逻辑、权利构造、风险隔离及合规框架上的本质区别,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潜在衔接点。研究认为,RAW并非资产证券化的简单技术升级,而是一场触及法律关系根本的范式革命,其健康发展亟需构建与之适配的法律基础设施。

QQ截图20251018111200.png

一、 引言:两种流动性解决方案的法律语境

资产证券化作为二十世纪重要的金融创新,通过构建“特殊目的载体”这一核心法律结构,成功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可交易的证券,其法律逻辑与监管框架已相对成熟。而近年来兴起的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旨在通过区块链技术创建代表资产所有权的数字凭证,同样以提升资产流动性为目标。然而,二者在法律层面上却存在着深刻的差异,厘清这些差异,对于监管、司法实践与市场参与者的权利保障至关重要。

二、 核心法律逻辑的分野:权益拆分与资产原生

1. 资产证券化:基于信托或合同关系的间接权益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本质是资产收益权的拆分与转让。原始权益人将基础资产“真实出售”给破产隔离的SPV,SPV再以该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向投资者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在这一结构中,投资者获得的是对SPV的收益请求权,这是一种基于信托或合同关系的、对资产池的间接权益。资产的所有权并未直接、完整地转移给每一位投资者。其法律关系的核心是权益的层层委托与信托。

2. RAW代币化:创设原生的数字所有权凭证

RAW代币化则试图构建一种更为直接的法律关系。它的目标不是在既有框架内拆分权益,而是利用区块链技术为资产创设一个原生的、具备法律效力的数字所有权凭证。一个RAW代币本身,旨在直接代表对底层资产(如房地产的一部分、名画的所有权)的某种物权或准物权。

从法律上看,这更像是一种动产所有权的数字化表征,其理想状态是“拥有代币即拥有资产”。这种逻辑对传统《物权法》中关于动产交付、登记和权利凭证的定义构成了直接挑战,要求法律承认这种新型数字凭证的排他性和对世效力。

三、 风险隔离与合规结构的差异

1. SPV的功能演变

两者虽都运用SPV实现风险隔离,但其法律功能有所侧重。

在资产证券化中,SPV的核心功能是确保与原始权益人的破产风险相隔离,其“空壳”性质受到严格法律约束。

在RAW项目中,SPV不仅承担破产隔离功能,更作为Token发行的合法法律主体。其最关键的法律职责是确保链上代币与链下资产法律所有权之间的绝对一一映射。任何映射关系的错位都将导致根本性的法律风险。

2. 合规框架的交叉与挑战

资产证券化遵循的是成熟的证券法律法规体系,核心是信息披露。
RAW代币化则置身于一个更为复杂的合规交叉路口:

证券法规:若代币被认定为“投资合同”,则需遵守证券法。

加密货币监管:需满足反洗钱、反恐怖主义融资等要求。

物权法/财产法:需解决数字凭证的所有权效力问题。

这种多重监管的叠加,使得RAW的法律合规成本与复杂性远高于传统资产证券化。

四、 法律实践的衔接与探索

尽管存在本质区别,但RAW的实践可以并应当借鉴资产证券化的成熟经验。例如,在处理具有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包时,可以先将资产进行证券化,再将代表整个资产支持证券权益的份额进行整体代币化。这种“证券化+代币化”的混合模式,既利用了传统SPV的风险隔离优势,又通过区块链提升了ABS份额的二级市场流动性。

然而,这种模式也带来了新的法律问题,即如何厘清底层资产、SPV、证券持有人与代币持有人之间复杂的、多层次的法律关系。这要求法律工作者进行精妙的结构设计。

五、 合作共建法律基础设施:学术与实务的结合

面对这一前沿领域,理论研究与法律实务必须并行。在此背景下,未来门经济研究院与北京市荣丰律师事务所展开了深度合作研究项目。

该项目中,未来门经济研究院侧重于宏观层面,致力于解析RAW对整体金融生态、经济模型与监管政策的影响,为行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顶层设计参考。

而北京市荣丰律师事务所屈新峰律师团队则侧重于法律服务的微观落地。屈新峰律师指出:“RAW的繁荣必须建立在坚实的法律基础之上。我们的工作是将学术构想转化为可执行的法律方案,具体包括:设计权责清晰的法律结构、确保智能合约条款与法律文件的一致性、完成合规审查,以及为可能出现的纠纷提供解决方案。我们与未来门研究院的合作,正是为了共同推动这一新兴领域法律基础设施的完善,确保创新在安全与合规的框架内健康发展。”

六、 结论

综上所述,真实世界资产代币化与资产证券化在法律逻辑上存在根本性的分野,前者追求资产的“数字化原生”,后者则是“权益的拆分包装”。这种差异导致了它们在权利构造、风险隔离和合规路径上的诸多不同。未来,二者的实践可能会在特定场景下产生交集与融合。为此,需要像未来门经济研究院与北京市荣丰律师事务所这样的机构通力合作,从理论研究与法律实务两个维度共同推进,方能构建起支撑RAW行业稳健发展的法律基石,最终释放其巨大的经济潜力。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fameihui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35 -2167-6966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