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条例》修订背景下,荣丰律师团队如何以专业学习赋能中小企业构建“三防”债权保障体系
2025年3月,《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以下简称《支付条例》)完成修订并正式公布,将于2025年6月1日起实施。此次修订从立法层面进一步强化了对中小企业应收账款权益的保障,为破解“三角债”难题提供了有力支持。北京市荣丰律师事务所律师团队在第一时间组织专题学习,深入研读新规变化,结合多年实务经验,积极探索如何将政策红利转化为中小企业实实在在的现金流保障。
一、学以致用:把握《支付条例》修订要点,夯实专业基础
在团队集体学习过程中,屈新峰律师指出:“本次修订不仅提高了违约成本,更强化了信用约束机制,这要求我们必须从‘事后维权’转向‘事前防控’。”结合修订内容,团队重点聚焦以下几方面变化:
明确付款期限与违约责任:机关、事业单位及大型企业向中小企业采购,付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60日,特殊情形最长不超120日;逾期利息标准提升至日万分之五,显著增强惩戒力度。
禁止不合理交易条件:禁止大型企业利用优势地位设置超长账期、强制接受商票等变相拖延支付行为。
信用惩戒与投诉机制落地:建立全国投诉平台,并将逾期信息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投诉+信用”双约束。
高锋律师补充道:“这些变化不仅提升了中小企业的谈判底气,也为我们法律服务提供了更明确的抓手。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条文转化为合同条款和维权工具。”
荣丰律师事务所
二、策略引领:从学习到实战,构建“三防”债权保障体系
1. 防患于未然:合同审查与条款优化
团队在服务中注重从源头控制风险,帮助客户审阅并修改采购合同,删除诸如“验收合格后180天付款”等隐性陷阱条款,增设担保机制和便捷争议解决方式。
包江律师分享道:“我们近期协助一家科技公司修改框架协议,将付款周期压缩至60天内,并加入逾期日万分之五的违约金条款,客户反馈签约效率反而提升,因为对方知道我们‘有法可依’。”
2. 防拖防变:多层次账款催收机制
非诉阶段:通过律师函明示《支付条例》依据,配合工信部投诉平台施加行政压力;
诉讼支持:对恶意拖欠行为,综合运用支付令、诉讼保全等措施,力争实现“快立、快审、快执”。
屈新峰律师谈到:“我们最近代理的一起设备供应纠纷,在诉前通过发送律师函并同步提交信用投诉,对方在10天内结清全部款项,避免了漫长的诉讼程序。”
3. 防险于未发:合规辅导与信用管理
团队也为大型企业提供合规内控建设服务,帮助其调整财务流程、建立供应商信用分级管理体系,从源头上避免违规风险。
高锋律师指出:“合规不是负担,而是竞争力。我们协助多家大型企业建立‘支付合规白名单’制度,既防范了法律风险,也提升了供应链稳定性。”
三、学习感悟:专业进阶与服务升级并重
通过系统学习与案例实践,荣丰律师团队深刻认识到,《支付条例》的修订不仅是法律条文的更新,更是法律服务模式转型的契机。包江律师总结道:“要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布局’,把法律知识转化为企业可感知的风控价值和现金流保障。”
未来,荣丰律师事务所将继续以专业学习为引擎,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合规+诉讼+信用”三维一体服务模式,助力中小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行稳致远。